时间:2022-12-06 16:32:19 | 浏览:152
日本是世界上遭受火山威胁最频繁的国家之一,目前处于活跃状态的活火山有111座,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火山喷发。
就在6月27日中午,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突然喷发,火山口顿时浓烟滚滚,烟柱最高达到了1500米,大量的火山灰在气流作用下向福山方向飘移。
樱岛火山喷发/四川观察截图
樱岛火山是一座复合型火山,由北岳、中岳以及南岳三座火山体构成,其规模不及日本的富士山,但喷发频率却相当惊人。据统计,樱岛火山平均每4~24小时就会出现一次小型的喷发,是全球最活跃的火山之一。
作为世界十大活火山之一,樱岛火山的大规模喷发事件屡见不鲜。从2020年至今,烟尘高度超过3000米的喷发事件就有三次,分别发生于2020年5月、2021年4月以及2022年1月,高度3400~4200米不等。
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担心:樱岛火山喷发会不会是富士山喷发的前兆?喷发产生的振动是否会促使富士山提前“苏醒”,进而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不利影响?
事实上,樱岛火山喷发对富士山的影响并不大,没必要将其视为“不祥征兆”。
首先,樱岛火山的喷发早已“常态化”。从2016年开始,该火山每年会发生1~2次的剧烈喷发,具有喷发规模大、频率高的双重特点。本次喷发的烟尘高度只有1500米,影响程度并不大。
其次,樱岛火山距离富士山约870km,两者位于不同的板块位置,山体结构并没有直接的联系。前者位于日本列岛南端的九州岛,而富士山则位于日本的本州岛,两座火山隔海相望,前者的活动不足以对后者产生“唤醒”影响。
最后,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,不会轻易喷发。休眠火山并不是死火山,存在再次喷发的隐患,但需要满足一些条件,比如:一,地下岩浆的储量要大,存在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是前提条件;二,火山内部要有岩浆喷发的通道,诸如由断裂、裂隙等产生的火山颈;三,地下岩浆的活动力要强,火山内部的压力要高于地面压力。
总之,休眠中的富士山也颇具危险性,对潜在的喷发迹象还需要继续密切监测,以便做出科学预报。
日本富士山是全球著名的超级火山,山体横跨静冈和山梨两县,体积多达500立方公里。
整个富士山呈圆锥状,自下而上不断缩窄,火山口直径约500m。据资料记载,自公元781年以来,富士山已经喷发了18次,最后一次定格在1707年。时至今日,富士山已经300多年未喷发,地下岩浆积蓄了惊人的能量,喷发后果不堪设想。
富士山喷发的影响范围图
种种迹象表明,富士山的异常迹象正在增多,比如:火山口的数量比过去增加了6倍多,山体出现了一条长300m、宽约10m的巨大裂缝,内部压力正在急剧增加,达到了160万帕斯卡。鉴于此,日本专家表示:富士山已经满足火山喷发的所有必要条件,随时都有可能喷发。
那么,对于富士山这样一座超级火山,在喷发前能否做到精准预测呢?
从日本的火山预警能力来看,提前预报并非没有可能。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国家,板块构造运动活跃,因此该国对火山的监测、预警水平也位于全球前列,三个方面保证了火山预警的精确性、及时性。
第一,地震波的监测。火山喷发的诱因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,通过布置地震仪就可以监测地下岩浆在迁移时产生的地震波类型。火山构造地震(VT)形成的波形为清晰的P波和S波,预测关联性较好。
第二,山体表面的形变观测。火山喷发前的变化不止于内部,还有外部。外部的形变一般通过水平仪、应变仪、全球定位系统等连续观测,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并成功预测了多次火山喷发。
第三,数据实时监测,确保及时、可靠。日本气象厅搭建了50座重要活火山的监测网络,地震仪、水平仪、应变仪和可视摄像机在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数据,并实时传输到气象厅的四个火山观测站和预警中心,保障了预警的灵敏性及发布火山警报的及时性。
借助以上措施,日本已经成功预测了多个火山喷发事件。例如:在2014年箱根火山喷发前,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异常,喷发前11分钟内出现了前兆地震群,喷发前7分钟出现了明显的地表快速膨胀形变,从而为紧急疏散居民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再比如:2018年的草金白根火山喷发。在喷发前3分钟,火山监测数据出现异常,地震仪和水平仪都显示地下岩浆出现了膨胀,为火山预警提供了重要的指示信号。
富士山何时会喷发?喷发规模有多大?这些问题受到了国内媒体和群众的高度关注。当然,富士山一旦喷发,中国也会受到波及,全球气候也可能受此影响。
首先,富士山如果喷发,造成的破坏将难以想象。富士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,周边就是日本的人口密集区,距离首都东京不到100km,西侧有京都、大阪、奈良、名古屋等重要城市,而且直线距离都不超过200公里。
专家预测,一旦富士山喷发,火山灰在两小时之内就会到达东京,日本最发达的地区将笼罩在烟尘之下。而在山体周边区域,损失会更加严重,除了岩浆外,火山口还会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、碎屑流、发光云等,网络中断、道路停摆将在所难免。
根据央视今日亚洲报道,富士山喷发造成的经济损失,估计值约为1400亿元人民币。背后的破坏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其次,富士山喷发也将影响中国,主要表现为对气候的影响。火山喷发会将内部的细小颗粒送入高空,同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。这些气体、颗粒可达平流层,并在1~2个月内形成硫酸气溶胶。2022年1月汤加火山喷发,卫星图像就给出了“直冲平流层”的直观画面,相信大家还留有印象。
汤加火山喷发,烟尘直冲平流层
在平流层环流的推动下,硫酸气溶胶扩散世界各地,在高空可存留1年之久,结果就是阻挡、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,导致地面的温度降低。因此,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后,次年的全球气温往往有所降低。
1783年,冰岛的纳基火山喷发,全球平均气温降低,连续两年的冬天都异常寒冷;1815年,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喷发,VEI指数达到了7级,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“六月飞雪”的异常现象;1991年,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,向平流层输入了约2000万吨的二氧化硫,短短几个月后,全球气温就大降0.5℃。
1991年,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喷发
富士山也是如此。我国不会受到直接的影响,但由二氧化硫引起的气候变化还需要留意关注。至于富士山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,具体还要看喷发的规模、喷发的类型,这些信息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、评估。
火山喷发可产生多种类型的灾害,除了岩浆等常规抛射物,还要警惕碎屑流、涌浪、爆炸冲击波等带来的影响。当然,影响范围最广的还是火山气体等喷出物,对全球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们对火山的预警水平也在提高,富士山的活跃状况仍在密切地监测当中,我们不妨继续观察。